研究生管理

学生活动
位置: 首页 > 研究生管理 > 学生活动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寒假实践活动(一)

作者:   时间:2025-03-05   点击数:

在岁月的滚滚浪潮里,红色精神宛如一盏长明的航灯,照亮着先辈们奋进拼搏的革命征途。为扎实推进革命精神学习,传承红色火种,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了“探寻红色足迹,凝聚奋进力量”红色文化主题寒假实践活动。学生们以个人或自由组队的形式,深入探寻了家乡那些承载厚重历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翻开尘封的史书,打破时空的桎梏,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时光。


莎车县历史文化遗迹



祖丽乎马尔·热米特拉同学参观了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西南边陲的古城——莎车。这里不仅是中国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的所在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驿站,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祖丽乎马尔·热米特拉同学表示:在这里,我看到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痕迹,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动写照。在莎车老城记忆馆,我了解到各民族在这里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历程。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历史中,更体现在莎车的现代生活中,让我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


北大红楼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仲子维同学寒假期间来到了北大红楼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场所。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则通过2600余幅图片和3500多件文物实物,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精神教育的重要场所。

仲子维同学表示:参观这两个展馆不仅让我深入地了解了党的历史,更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他们那种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我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国共产党松原历史展


侯孟琦同学寒假参观了中国共产党松原历史展。这个展览位于松原市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专题陈列之一。展览通过433幅图片,详细讲述了松原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成立到发展的历程,展现了松原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踔厉奋发、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

侯孟琦同学表示:展览中最触动我的,是松原的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1946年,松江军区民运部部长马宾带领工作队到扶余县陶赖昭开展发动群众试点工作,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争得群众信任,使发动群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勾勒出松原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主人”的鲜活图景。这让我深刻领悟:革命的胜利,从来不是英雄的独角戏,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与历史洪流共振的壮歌。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已化作文字间的星辰,而他们的精神,正通过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欣欣向荣的乡村、自信昂扬的面庞,书写着新时代的红色篇章。作为当代青年应当时刻告诫自己:山河无恙,只因有人誓守初心;吾辈前行,更需以实干传承薪火。


郏县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武旭龙同学怀着崇敬与深思走进郏县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重要旧址,也是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实物和声光电展示,生动再现了八路军在豫西抗击日寇的光辉历程,深刻展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武旭龙同学表示:在这里,历史的回响与当代青年的使命交织,让我对“铭记”与“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最触动我的,是曹沟被称作“豫西小延安”的深意——这里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信仰的灯塔。窑洞间暗藏的地道、炮楼与山体相连的防御工事,印证了革命者“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的坚韧。正如展区中一位老战士的日记所写:“敌寇的炮火能摧毁房屋,却炸不垮我们心中的长城。”正如展馆结束语所言:“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当下。”作为大学生,我们当以“强国有我”的担当,让抗战精神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中焕发新生——这或许是对先烈最深情的告慰,亦是对历史最郑重的回答。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


张佳莹同学参观了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这里曾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遗址内,曾经用于人体实验的实验室、特设监狱、冻伤实验室、焚尸炉等建筑遗迹依然矗立,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黑暗的历史。

张佳莹同学表示:参观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陈列馆中,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直观地展现了日军的暴行,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那段屈辱的过往,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悲痛。这次参观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和平、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每一位当代青年都应当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与决心,为祖国和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


聂千雅同学参观了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这里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是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陵园内安葬着众多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每一座墓碑都诉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让人深受触动。

聂千雅同学表示:每一位或有名或无名的英雄,恰似松花江畔的蒲公英,把红色的种子播撒在东北沃土。他们的故事在陵园讲解员的口中代代相传,化作江城少年入队宣誓时高举的右拳,成为大学生党旗下重温誓词的铿锵回响。这座安葬着忠魂的陵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导航塔。松花江的每朵浪花都记得,这座工业城市的崛起,始于烈士们用热血浇灌的黎明,这或许就是红色基因最生动的传承——不在玻璃展柜里,而在江城跳动的脉搏中。

在实地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过程中,同学们近距离观看了承载历史记忆的珍贵物件,切身触摸到了革命先辈们热血奋斗的脉搏,在宣扬与践行红色精神的道路上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力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生将加倍刻苦奋进、踏实历练,为红色文化的延续与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红色火种于新时代燃起永不熄灭的熊熊烈火。


(初审:尹政 复审:朱建一  终审:徐建伟 于浚湜)

版权所有:长春工业大学 吉ICP备05002091号-1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