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管理

学生活动
位置: 首页 > 研究生管理 > 学生活动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聚焦长春乡村振兴

作者:   时间:2022-07-17   点击数:

本网讯(通讯员 柴誉珊7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志愿者在党委副书记王权的带领下,走进长春净月高新区玉潭镇友好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

小乡村,大变样

“振兴”在老乡间口口相传 “小康”在花海中朵朵绽放

走进友好村,一幅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乡村风情新画卷映入眼帘。村委会主任黄志强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一行,带领志愿者们参观了集教育、研学、实训于一体的党群活动基地。

黄志强详细介绍了开展新农村建设情况。友好村曾经是家禽满村跑、垃圾随便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家家户户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收入微薄。为了让友好村的乡亲们走向小康,当地政府和百姓一起,转变发展思路,改变种植结构,探索出了一条别样的致富路。友好村抓住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施了“友好北沟”改造工程,全力打造全域“东部民宿集聚、西部商旅带动、南北侧风光游览、中部传统村落留痕”的特色文化旅游体验综合体,实现了乡村变景区、农舍变民宿、田园变公园的美丽蝶变。

 

奔小康,看老乡

“二十字方针”“两山”理论从理想照进现实

长春净月高新区、玉潭镇、友好村三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国家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契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为指导,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步一个脚印,沿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打造“乡村四时好风光”。

兴文化,立根脉

在传承中树立文化自信

“友好北沟”特色文旅体验综合体的旅游服务驿站项目,以东北文化为主题,深度还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农村建筑风格,茅草顶、黄泥土坯墙,带有人文情怀,利用当地民居及院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与绿水青山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走进工艺实训基地,一件件精致的草编工艺品陈列在展架上。2019年,友好村成立了长春市绿森林农民种植合作社,主要从事草编事业,与同样以乡村文化为内核的乡村旅游联动发展。村民们将干的玉米皮浸泡后搓成绳,用巧手编出坐垫、草帽、背包等工艺品,编“废”为宝,点“草”成金。志愿者们也亲手体验了一下草编的乐趣。


进入橡果农庄,到处充满着游客的欢声笑语。看着小火车从花海中央穿行而过,伴着耳畔传来的汽笛声,仿佛回到童年时代,旧时光的情景一一再现。

友好村民风淳朴,世代村民种山力田、晒谷打靛、飞苍走黄,农事、民俗活动丰富,日积月累形成了敬祖和睦、勤力省劲、围垦造地的深厚农耕民俗文化,友好村农耕民俗博物馆归置纪录了这段过往,唤起人们对乡土风情的旧时记忆,感悟乡村民风的独特精神,延续生养地域的情感认同,让人们在寄情山水中寻觅农耕文明,体味农耕风华,回归农耕生活。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切身了解到新时代乡村的发展变化和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感受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新理念、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有了更深的认识。

(审核人:王权)

版权所有:长春工业大学 吉ICP备05002091号-1

手机版